三千物种荟萃,崂山“生”机勃勃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时间:2025-02-24

历时30多个月,首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规范的调查,基本摸清崂山生物多样性家底——

三千物种荟萃,崂山“生”机勃勃

乍暖还寒时节,登上崂山太清宫,可欣赏花色艳红的耐冬(山茶),它是亚热带树木,是青岛市的市花,也是《聊斋志异》中花仙子绛雪的原型;

到崂山支脉三标山游玩,有机会邂逅“一丘之貉”本貉,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型短而肥壮,体色乌棕,脸部像戴了一块褐色“面罩”;

崂山爬累了,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特色美食——崂山蘑菇炖鸡,每一个味蕾都充斥着满足感,这其中的崂山蘑菇多是粘盖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

……

崂山蘑菇——云芝栓孔菌。郑培明

在中国大陆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的崂山濒海而立,雄山险峡、水秀云奇。独特、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成为中国暖温带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沧溟东海崂 山遥万物生——青岛崂山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期出版发行。该报告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观鸟协会、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组成强大的技术团队,历时30多个月调查、编撰完成。报告对崂山的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作了全面梳理,是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规范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崂山生物多样性家底。这是山东省首份正式出版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调查与评估成果,对崂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资源开发、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全省试点项目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关注和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崂山是我国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生态系统多样、生物种类繁多、遗传成分复杂,自然生态和科研价值极高。”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培明认为,摸清崂山生物多样性家底意义非同寻常。

大花杓兰在崂山静静绽放。

2022年,山东启动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调查试点,崂山成为全省3个试点项目之一。“崂山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包括崂山、华楼山、三标山等山脉,面积约为4.67万公顷。调查对象涵盖生态系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水生生物、大型真菌等,是对崂山生物多样性的一次全面摸底。”作为调查项目负责人,郑培明评价,此次调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

夏季万物繁茂,通常是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绝佳窗口期,也是项目各调查团队最忙碌的时节。他们或踏着清晨的露水、迎着朝阳,徒步翻山越岭调查采样;或深夜时分悄悄值守,观察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或埋头于实验室,加班加点处理鉴别采集回来的各类样本和标本。春夏秋冬、寒暑交替,调查团队成员经过严格论证,在崂山深处设置了上百个样线、样点,数百次深入崂山,钻深山、走野路,风餐露宿,克服体力极限,尽可能到达人迹罕至的区域,以全面摸清崂山生物多样性现状。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人类活动干预越少的地方,越容易有新发现。“为了尽量避开人类过多干预的区域,我们经常要走野路。”郑培明介绍,尤其是到了夏天,草木浓密,野路等都被杂草覆盖,调查团队只能一边开路,一边调查。有一次,他们甚至险些迷路,靠着手机辨识方向,不断开辟道路,才顺利下山。

调查团队历时30多个月,基本摸清了崂山生物多样性家底,梳理出崂山各类物种共3081种(含亚种)。崂山各类物种中,陆生高等植物共有7纲52目167科759属167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6科28属52种,裸子植物有8科25属62种,被子植物有143科706属1557种;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8目72科257种,其中哺乳动物16种、鸟类221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动物5种;水生生物共有476种,其中浮游植物211种、浮游动物93种、底栖动物84种、鱼虾类30种、着生藻类48种、挺水植物10种;昆虫共有18目135科362属431种;大型真菌共有3纲15目52科104属246种。

本次调查发现黄钩蛱蝶。

“生物王国”物种分布批量“上新”

崂山南坡临海,北坡受主峰巨峰阻挡,呈现出南北有明显差异的小气候环境。这种自然环境极大丰富了崂山的生物多样性。

南坡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小气候温暖湿润,被誉为“小江南”。这里自然分布和引种的亚热带树木生长良好,山茶、红楠、茶等均可在此良好生长,还有自然生长的竹林以及多种常绿灌木、藤木和草本植物,亚热带特色较为明显。九水冬季较寒冷,夏季较凉爽,有“小关东”之称。这里有东北南星、椴树、东北茶藨子、榛、日本落叶松等更偏北地域所生长的植物。

“每年4月下旬,北九水山脚下的青岛百合已经有了花骨朵;而在海拔1000多米的五峰仙馆附近,青岛百合才刚长出嫩苗,粗略估算,物候相差约20天。”调查中,郑培明切身体会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别。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青岛百合在崂山有分布。

崂山植物区系组成中,“南方”成分比省内其他地区丰富,居全省之最,山东天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树木如红楠、大叶胡颓子、山茶等仅见于崂山;山东其他地方较为罕见的化香树、乌桕等则在崂山有较多分布;引种栽培的珊瑚树、棕榈等30种常绿阔叶林树木也只在本区域能够露天栽培。调查人员在此次摸底中,共发现华北剪股颖、胶州延胡索等28种高等植物崂山分布新记录。

由于崂山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每年由古北界(全球生物地理区一级区划六大界之一,由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欧洲大陆、中亚以及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亚洲大陆北部地区组成)迁来越冬、停歇或者经过的候鸟和本地夏季繁殖鸟类种类,造就了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较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崂山的鸟类以旅鸟占优势,共记录到93种,占总物种数的41.89%。经过或者暂歇的迁徙鸟类种群数量很大,家燕、金腰燕、红胁绣眼鸟、黄雀、灰山椒鸟等鸟种在迁徙高峰期每天有数千只。

此次调查共发现有白腹蓝鹟、绿背姬鹟、北灰鹟、蓝歌鸲、灰背鸫、白腹鸫6种鸟类山东繁殖新记录,如绿背姬鹟以前仅在河北、河南、山西有繁殖记录,在山东的记录非常少,本次发现把该鸟种的繁殖界线往东推进了200千米以上;蓝歌鸲是青岛少见的过境鸟,此前仅在东北地区有繁殖,近年来在河北和北京发现有繁殖,本次发现把该鸟种的繁殖界线往南推进了200千米以上。此外,调研人员发现鳞头树莺、淡脚柳莺、淡尾鹟莺、方尾鹟等鸟种在山中鸣唱,推测这些鸟类极有可能在崂山繁殖。

本次调查发现大黄长角蛾山东分布新记录。

在昆虫方面,则有大黄长角蛾等24种昆虫山东分布新记录。其中,“山东褶大蚊”是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物种。“我们在整理一份源自于北九水的标本时,发现该种外部形态与中国已知种类均存在不同,经过细致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和DNA对比,确定该物种为新物种。”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副教授张晓负责此次调查昆虫组物种鉴定工作,他们推断新物种为山东特有种,故命名为“山东褶大蚊”。它不同于大部分喜潮湿环境的大蚊,被发现于较干燥的灌木丛中,推测其幼虫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长。“这种蚊子并不吸食人类血液。”张晓介绍,褶大蚊属昆虫一般具有植食性或腐食性,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有机质分解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大型真菌调查是区域内第一次系统、全面的调查,共发现202种崂山分布新记录,且多属于珍稀物种。这反映出崂山大型真菌潜在种数较大,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还发现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崂山有分布。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半野生)、水杉(半野生)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结缕草、青岛百合、野大豆、山茴香等14种;陆生脊椎动物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东方白鹳、乌雕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斑头秋沙鸭、凤头鹰、赤腹鹰等30种,哺乳、爬行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貉、豹猫、团花锦蛇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半野生)在崂山有分布。

更好提升崂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此次调查全面摸清了崂山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识别出了区域内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濒危物种,这为识别保护空缺、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与建议、提升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也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提供重要依据,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郑培明表示,在做好针对性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崂山生物多样性的优势,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生态旅游、自然观光、资源开发。

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让崂山成为驻青高校的研究对象,各高校纷纷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优势,科学挖掘、合理利用崂山生物多样性资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波领衔的团队深度研究崂山的“天然药库”,10多年里访深山、尝百草,走遍了崂山的每一处角落,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整理了260万字的资料。去年,王春波领衔编辑的《崂山本草》正式出版,填补了崂山乃至全市本草研究的空白。该书收录87科287种本草,其中包括濒临灭绝的崂山至宝崂山四叶参(羊乳)、青岛老鹳草、崂山忘忧草(萱草)、青岛百合、崂山大黄精(黄精)等多种道地药材。

《崂山本草》阐述了现有崂山中药资源概况,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植物形态、生态环境、性味与归经等,是一部集图片、文字、经方于一体的崂山传统中药专业书籍,既可作为保护、开发、利用崂山中药资源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图书使用。

山东天然分布的山茶仅见于崂山。

早在2005年,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田雪梅教授团队就开始了崂山蘑菇的调查。经过20年的努力,团队基本摸清了崂山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的家底。目前,崂山野生食药用菌种类共有92种,其中可食用的78种,可药用的56种,可食药兼用的42种,包括人们比较熟悉的粘盖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松乳菇等。在青岛,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鸡炖蘑菇”中的“蘑菇”,就多是粘盖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

田雪梅团队调查的目的是对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种类开展相应的驯化栽培,使之尽早走上百姓餐桌;对具有药用价值的蘑菇种类开展相关的培养、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服务人类健康;对有毒蘑菇种类,加强科普宣传,避免出现误食中毒事件等。团队针对花脸香蘑野生资源少、人工驯化栽培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收集花脸香蘑野生种质资源10份,通过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优良菌株,并制定出1套适宜在山东推广的花脸香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文 郑培明 王仁卿/图)

崂山生物多样性家底

崂山各类物种共3081种(含亚种)

●陆生高等植物共有7纲52目167科759属167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6科28属52种,裸子植物有8科25属62种,被子植物有143科706属1557种

●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8目72科257种,其中哺乳动物16种、鸟类221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动物5种

●水生生物共有476种,其中浮游植物211种、浮游动物93种、底栖动物84种、鱼虾类30种、着生藻类48种、挺水植物10种

●昆虫共有18目135科362属431种

●大型真菌共有3纲15目52科104属246种

崂山物种分布批量“上新”

●此次调查发现:28种高等植物崂山分布新记录、6种鸟类山东繁殖新记录、24种昆虫山东分布新记录、202种大型真菌崂山分布新记录、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崂山有分布

青岛日报2025年2月24日5版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